查看原文
其他

周家东:“自然”而然,不止《自然》

追求卓越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8-28

他深耕基础研究领域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高水平成果产出丰硕


他传承薪火教书育人

指引航向、引领发展

学生称他为“指路明灯”


他传承家风矢志报国

与国同行、奋发向前

奋斗是他成长的常态


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青年教师周家东教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周家东

分享他的奋斗故事

“规则排布的六方相晶胞结构中,为什么会出现针状形貌?”夜晚,静谧的北理工校园中,理学楼A209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周家东看着手中的电镜图像,陷入深思。敏锐的观察、百折不挠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这是物理学院青年教师周家东教授开展科研工作时的“自然状态”。

“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既然选择当老师,就时时刻刻都要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为人师者,以教为先,“课比天大”、“时刻想着学生”,这是周家东教书育人时的“自然状态”。

故乡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出国的博士、第一个在《自然》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青年学者……周家东成长的路上,一切看似都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而这份水到渠成的“自然”背后,却是周家东对基础研究的执着坚守与大胆创新,是对教书育人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是对拼搏人生的始终坚守、一往无前……

“开荒拓土种新田”

“看到了!这是稳定存在的新结构!”研究二维新物性材料近十年,周家东对物质材料在电镜下的结构形貌如数家珍。稳定的三角形、紧密相连的六边形、交错的平行四边形……然而,就在一次寻常的实验中,周家东敏锐地捕捉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结构图像——类似针状的图样形貌。是偶然吗?还是找到了全新现象?带着疑问,周家东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结果依然不变!

异维VS2-VS超晶体的原子结构

这是个全新的发现!经过多次实验,周家东确定,这是一种非比寻常的物质超晶格结构构型——他将其命名为“异维超晶格”,类似针状图案是由物质材料的基本单元在二维平面与一维线形空间中交错排布形成的。“传统超晶格结构的原子排布就像千层饼,是一层层的‘酥皮’相互堆叠;而新结构在原子尺度实现了单层‘酥皮’与‘榨菜丝’的完美耦合,因此在电镜下,我们看到了类似针状的图形样貌。”谈及发现物质的特殊结构,周家东依然兴奋不已。异维超晶格结构,实现了单个晶胞内不同维度材料的自组装,这一现象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对物质结构的认知。

《Nature发表!首次构筑“异维超结构”,北理工突破传统物质结构认知!》

要解释这种全新物理现象的形成机制,必须深入微观领域,从原子尺度建模,解释原子排布、键位配合等一系列特征。在发现异维超晶格结构后,周家东一鼓作气,快速完成了对理论机制、模型结构的分析诠释。2022年8月,相关成果在《自然》期刊上发表。

我们像打了一口新井,开垦了一块新田,闯出了一条新赛道。异维超晶格结构的发现与模型耦合关系的解析,开启了构筑新物质、发现新物性、开发新范式器件的全新方向,实现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跑。”周家东谈道。异维超晶格材料之于传统材料,在电磁学、光学、力学方面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能特点,并且性能指标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精准调控,在信息传感器件、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及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教书育人是一份神圣使命”

“周老师就像三国里的谋士,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只要问到他,他一定会帮我们出谋划策;他还特别喜欢跟我们讲世界历史、物理学史,讲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总能教给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习了周家东主讲的《纳米科学前沿》课程后,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艺、吴畅帆等多名学生为周家东制作了两张“个人专属”卡牌——这是在游戏“三国杀”卡牌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卡牌。周家东的称号是“物院谋士”“坐理谈物”。“这是学生们对我授课的支持和肯定,我非常感动,也激励我对课程要更用心,回应学生们的信赖。”周家东笑道。

物理学院学生为周家东制作的卡牌

一周七天,从早到晚,只要不是必须外出,周家东都会与学生们“泡”在一起,前来找他讨论问题的学生也络绎不绝。“我经常在办公室,跟学生们在一起,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我。”周家东坦言,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更要把学生培养好、教育好,绝非易事。师者如烛,选择当老师,就要甘于奉献。

在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平看来,导师周家东身上有着“灯塔一样的光芒”。“有次周末,周老师给学生轮流解答问题。轮到我时,已经很晚了,周老师一身疲惫,靠在很脏的炉架上,但他的解答依然耐心细致、一丝不苟。那一刻,周老师虽然身形疲倦,但在我眼中却‘容光焕发’。这一幕像海边的灯塔一样,每当我想放弃时,总能让我看到前进的光芒。”无比平常的一幕,却给王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进入课题组三年时间,王平作为课题组的“大师兄”,也将周家东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以身作则,带领师弟师妹们矢志科研攻坚,不断前进。

“导师识途,学生善走”,对于研究生培养,周家东总结成八个字。导师熟知学科前沿,知识面宽,经验丰富,懂得方法,善于“定向”与“选题” 、“指径”与“授法”;学生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不拘成法,在获取信息、动手处理实际问题上更具优势。“入学前,周老师分享给我他求学期间整理的资料,让我提前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夯实做研究的基础;正式读博后,我获取有效信息更加迅速高效,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也更加丰富多样。”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的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阳说道。

《新闻联播》报道!北理工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我们对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要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努力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23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周家东作为青年教育工作者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使命的心得体会。“教书育人是一份神圣使命,也是一份艰巨责任,始终鞭策我要时刻为学生成长发展着想,为学生成长成才指引方向。”周家东说。

“时光不负奋斗者”

颍水之滨,管仲故里,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这座“脱贫摘帽”不过四年的小城,正是周家东的故乡。“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正是国家的这一好政策,让我成为了全镇子‘学历’最高的人。”周家东笑谈。

2005年,周家东成为故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此后不断深造,逐步成长为国家级青年人才。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周家东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奋斗”二字贯穿全程。

安徽颍上县

家风传承,为国奋斗。“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建设做贡献,退伍转业后回到家乡务农。有人说他亏了,他却一直说,踏踏实实务农,一样是给国家做贡献,不亏。”家风相继,父亲身上这种奋斗实干、朴实真诚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周家东,也在他心底埋下了为国奋斗的种子。2020年底,他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基础研究领域创新成果服务强国建设。

薪火相传,教书育人。甘于为学生默默付出,亦是良师传承。“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腿部骨折,颈椎也做了手术,在最需要静养的时候,他不愿耽误我们的学习进度,拄着拐杖,依然坚守在讲台上。”薪火相传,赓续不熄,周家东说,他永远忘不了高中班主任拄着拐杖为学生们辅导功课的那一幕,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为学生无私奉献、默默坚守。

与国同行,奋发向前。一条山路三十里,一盏油灯夜夜明。三十年过去,少年时代求学的画面在周家东脑海中依然印象清晰:“学生时代走山路,点油灯,都是生活的常态。如今,感谢国家的发展强大,孩子们上学可以有公共交通,回家有电灯长明,楼房比比皆是,各方面条件显著提升。”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入实验室,走向世界……感受过儿时故乡的贫瘠,周家东倍加珍惜现在丰饶的生活。他常说,自己很幸运,能够与国同行,在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奋发向前。

时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多年来,周家东把科研融入生活已成“自然”,为学生春风化雨已是“自然”,让人生在鼙鼓催征的新时代奋发有为,周家东目光笃定,自然而然!

官微推荐







国家级教学名师闫清东:书写“特车”育人精彩篇章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物理学院

供稿:聂军锐

编辑:聂军锐

审核:蔺伟、刘晓俏

点分享

点赞

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